就在这两天,香港茶餐厅的龙头企业翠华公布的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,公司实现营收8.38亿港元,同比减少6.4%,亏损4450.2万港元。
这也意味着,自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来,翠华首次亏损。
翠华的窘境,折射出香港茶餐厅的困境:从排队如潮,到风光不再。
你有多久没有去过茶餐厅了?
01 香港茶餐厅的诞生谈到香港美食,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茶餐厅。
很多人不知道,茶餐厅是一个“混血儿”。1940年以前,香港没有茶餐厅的概念。当时的香港,常见的餐厅有两种:
一种是香港人开的“冰室”,主卖便宜的饮料和三明治等食品;
一种是高级西餐厅,售卖价格不菲的西餐。
1945年,二战后的香港,经济虽然萧条,却已经开始回暖,催生着巨大的消费潜力。此时,廉价的“冰室”无法满足需求,高级西餐厅又过于昂贵,不接地气。
香港人开始将两者融合在一起,茶餐厅应运而生。
茶餐厅,可以视为香港风味的快餐。既供应早中晚三餐,又提供广东人爱喝的早茶、英国人爱喝的下午茶,这或许就是“茶餐厅”一名的由来。
▲香港翠华餐厅
茶餐厅供应产品丰富、价格便宜、营业时间长,契合香港消费水平和工作生活习惯,因此大受欢迎,逐渐成为香港美食的代表。
02 从排队如潮到风光不再1990年代,香港茶餐厅北上,掘金内地市场。
第一站当然是广州。原本就有吃早茶习惯的广州人,对茶餐厅的接受度颇高。香港茶餐厅在广州领一时之风潮,引发了本土茶餐厅创业潮。
2003年,广州本地人梁国强创办“表叔茶餐厅”后,“表哥”“表妹”等“亲戚”品牌茶餐厅蔚然成风。香港茶餐厅的影响力,可见一斑。
▲餐饮中的“亲戚”品牌
随后,避风塘、新旺等港式茶餐厅相继在上海开业。上海海纳百川,对外来事物接受度颇高。
茶餐厅登陆上海滩后,引发消费者追捧,用餐高峰常常是一座难求、排队如潮。
翠华的招股章程显示,2007年至2011年,其在内地的销售收入由25亿元增至71亿元,并借势于2014年上市。
另有数据显示,2011年到2016年,非连锁茶餐厅的销售收入从177亿元增至650亿元。
谁也没想到,看似形势大好的茶餐厅,在内地的势头突然一落千丈。
以翠华为例,今日新闻,拥有的餐厅数量比上市之前增长了2倍,但从2014年开始,业绩便一路下滑。
2016年9月,杭州翠华餐厅关门歇业,翠华的股价由2013年5.75港元的高位,持续下跌至如今的0.41港元,市值缩水逾80%。
▲翠华控股股价,一路下跌
2017年10月,另一家香港快餐巨头大家乐宣布全面撤出华东市场,剩下的门店固守广东。
实际上,整个茶餐厅市场都不容乐观。
美团点评发布的《中国餐饮报道(白皮书2017)》显示,2016年茶餐厅数量由4110家下跌至3410家,店铺死亡率为17%。
香港茶餐厅到底怎么了呢?
03 跟不上内地消费趋势对于亏损,翠华在财报中解释称,受香港大环境的影响。
香港拥有18000家餐厅,茶餐厅数量超过6000家,竞争可谓激烈。
众所周知,香港的房租又贵,运营成本比较高,在本地人口增长有限的情况下,要想增加营收,只能寄希望于外来游客。
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数据显示,自1997年以来,内地赴港人次从1997年的236万攀升至2016年的4277万,增长超过17倍,香港餐饮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。
然而,最近几年,“香港热”逐渐退潮,内地旅客人数不断下降,直接影响香港的旅游、零售和餐饮。
香港饮食业工会曾表示,香港餐厅“倒闭潮”已经到来。
特别是近几个月,访港旅客锐减,门店还经常被迫临时关店,导致翠华的营收同比减少6.4%。
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大环境影响的是香港茶餐厅的生意,为什么内地的生意也一蹶不振呢?
从数据上看,2019年翠华在内地的门店比2018年增加了4家,营业收入却减少了10.2%。
- 全部评论(0)
特别提醒:《民立报》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